1、管路顺应性相关影响的实验设计
对一台呼吸机连续监测5d,通过改变某种影响顺应性变化的因素,得到差异化的顺应性值。每日进行系统定标后记录当时管路顺应性数值,然后连接flukeVTPLUSHF气体分析仪,连接方法如图2所示。由于管路顺应性变化反映在患者身上,而有临床意义的变化是潮气量,因此只对潮气量的变化进行观测。
2、管路顺应性相关影响的分析
影响顺应性变化的因素为:①吸入端增加含有多重过滤海绵体的细菌过滤阀,相当于增加了单位体积内的压力值,使得顺应性降低;②减少吸入端管路数量和湿化罐中加入过量的水,相当于减少单位压力下回路体积值,使得顺应性降低;③由于一次性管路较可重复用硅胶管路在材质上更易形变,因此使用一次性管路相当于增加了单位压力下的体积值,使得顺应性增强。
呼吸机在临床使用中,需找到呼吸回路顺应性与影响其变化因素二者之间的平衡点。有些影响顺应性的因素则无法避免,如细菌过滤器的安装、管路材料特性、重复高温高压消毒导致的管路形变以及回路的长短等因素。因此,需要在多角度权衡后再考虑如何提高回路顺应性。
顺应性越好,潮气量误差就越小,可以更好地保证为患者输入准确的目标潮气量。
试验所示低顺应性造成的潮气量最大误差为2.6%(北京市医管局要求误差为15%以内)。一旦患者出现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气道阻塞或高压,良好的顺应性可以保证患者容量的供给并且避免气压伤的产生,在临床呼吸机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在通气的过程中,由于顺应性降低而造成的呼吸回路压力升高,可通过下述方法加以尝试解决:
①通过改变通气模式,如将模式调整为PRVC模式,此模式可以在保证目标潮气量供给的同时,以最低的压力值进行通气;
②更换长时间使用的回路附件,因为这些耗材可能因为长时间使用而导致材质变形,影响顺应;
③适当延长呼吸回路的有效长度,从而增加相关顺应性。